PM2.5科普
來源:上海瑞浦環(huán)?萍加邢薰 閱讀:2295 更新時間:2015-09-18 15:04什么是PM2.5?
PM2.5,指空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一微米等于百萬分之一米)的懸浮顆粒物。2013年2月28日,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稱PM2.5擬正式命名為“細顆粒物”。
PM2.5的危害?
雖然細顆粒物只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與較粗的大氣顆粒物相比,細顆粒物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huán)境質量的影響更大。研究表明,顆粒越小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越大,10μm直徑的顆粒物通常沉積在上呼吸道,2μm以下的可深入到細支氣管和肺泡。PM2.5細顆粒物進入人體到肺泡后,直接影響肺的通氣功能,使機體容易處在缺氧狀態(tài),而且這種細顆粒物一旦進入肺泡,吸附在肺泡上很難掉落,這種吸附是不可逆的。
PM2.5的來源?
PM2.5細顆粒物的來源廣泛且復雜。除來自自然界的風沙塵土、森林火災、海水噴濺等,更主要來自工業(yè)生產、公路揚塵、建筑揚塵以及人類生產生活使用的能源燃燒、汽車尾氣等。
PM2.5的治理?
控制源頭,加強工業(yè)粉塵治理。采取綜合治理策略,改善現有除塵技術和設備,嚴格控制工業(yè)生產所造成的粉塵污染。現有工業(yè)除塵技術包括傳統的密閉式除塵、過濾式除塵、電除塵、噴水或噴霧除塵等,新技術主要以BME生物納膜抑塵技術為代表。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變能源消耗結構。大力開發(fā)核電、水電、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并加大清潔能源的使用力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減少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燒所導致的污染物排放。
提高汽車排放標準,控制汽車尾氣排放。積極發(fā)展公交導向型城市交通,推動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減少居民出行對機動車的依賴,從而降低燃油消耗和減少汽車尾氣排放的PM2.5等空氣污染物,也是世界各國大城市的普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