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年排碳3億多噸 減排形勢嚴峻
作為我國的人口和經濟大省,廣東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相當大。昨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發(fā)起的“中華低碳能源發(fā)展促進網絡”(CLEAN)在廣州啟動,中科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李小春研究團隊在啟動會上展示的調查結果表明,廣東年二氧化碳排放達到3.2473億噸,占全國排放總量的比例超過10%。
根據(jù)調查結果,廣東省二氧化碳排放源主要集中在火電、水泥、鋼鐵、煉油、合成氨等8大行業(yè),其中火電、水泥、鋼鐵三個行業(yè)年碳排量占了總排放量的90%以上,分別為2.144億噸、0.586億噸、和0.364億噸。
根據(jù)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趙黛青研究員展示的研究結果,廣東作為全國GDP總量、常住人口數(shù)量、能源消耗量和電力裝機容量等多項全國第一的省份,預計到2020年將從現(xiàn)在的3394億千瓦時增加到7300億千瓦時,煤電在今后一段時間內仍將是主要的能源。而根據(jù)廣東省建設低碳省區(qū)的目標,到時單位供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應該比現(xiàn)在降低25%-30%。因此,煤電企業(yè)的減排壓力將空前增大。趙黛青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答案是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儲存(CCS)。
所謂CCS,就是將煤等燃燒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分離出來,通過地質封存或用于其他產業(yè),從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CLEAN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在中國,特別是南方地區(qū)推動碳捕集與封存預留。該網絡的發(fā)起人,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周蒂研究員認為,“這是解決目前煤電等行業(yè)高碳排放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遺憾的是,廣東省目前尚未有任何火電企業(yè)有CCS裝置。周蒂建議,火電企業(yè),特別是新建火電企業(yè),一定要吸取當年實施脫硫工程時,因未預留脫硫改造空間而造成巨大浪費的教訓,在電廠建設過程中要預留碳捕集條件,有條件的最好一次建成碳捕集設施。周蒂同時也呼吁政府加大對火電企業(yè)碳減排的政策支持,“不要像脫硫一樣,等到問題必須解決時才痛下決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http://www.m.bestschotzproductions.com/gtech_pic/images/images/qrcode_for_gh_7f21ccef0be4_430.jpg)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