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C02封存提高煤層氣采收率
利用C02提高煤層氣采收率,即C02—ECBMR。
煤層因其表面微孔隙具有不飽和能,易與非極性分子之間產(chǎn)生范德華力,從而具有吸附氣體的能力,其天然狀態(tài)下所吸附的含甲烷(通常達(dá)90%)、少量較重?zé)N類、COZ和NZ的天然混合氣體成為煤層氣(CBM)。根據(jù)煤對C02和CBM吸附能力的差異,來實施C02一ECBMR(C02一Enhanced Coal Bed Methane Recovery)。
由于CO2比甲烷對煤具有更大的親和力(一定溫度和壓力下,煤體表面吸附C02的能力大約是吸附甲烷能力的2倍),將C02注入煤層,C02將吸附于煤層,而驅(qū)替出甲烷。除非溫度升高或壓力降低,C02將不會因解吸而重返大氣。
工藝示意圖如下圖:
![]() |
深部煤層對C02成功處置有4項基本條件,包括相對均質(zhì)的煤儲層,飽和氣煤層埋藏于適當(dāng)?shù)纳疃?500一2000m),位于簡單的構(gòu)造帶,且在此處有非常高的滲透性。
為了防止封存后C02的逸出,C02一ECBMR首先考慮難以開采的深層煤層,這部分煤層的埋深常超過1500m。
目前,國外己進(jìn)行了若干深部不可采煤層處置C02的試驗研究,如美國在SanJuan盆地的一個氣田建立了全球第一個C02一ECBMR的試驗項目,自1996年以來,己向Fruitland煤層注入了大于100,000tC02。在Alberta正進(jìn)行一項測試ECBMR產(chǎn)量的受控試驗,區(qū)域性的評估項目在世界范圍內(nèi)廣泛開展.2003年,我國在沁水盆地開展了C02埋藏和C02一ECBMR技術(shù)研究的微型先導(dǎo)性試驗。多井模擬結(jié)果表明,在C02注入期內(nèi),單井CH4平均產(chǎn)量為注入前產(chǎn)量的2.8一15倍。試驗共注入192.8t液態(tài)C02,在注入后的重新生產(chǎn)初期C02產(chǎn)出量累計約30—40t。這些氣體一部分來自井筒游離氣,一部分為解吸氣。而大部分C02氣體被封存在煤層之中。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wǎng)”](http://www.m.bestschotzproductions.com/gtech_pic/images/images/qrcode_for_gh_7f21ccef0be4_430.jpg)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