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法
藥劑法
藥劑法,是投加藥劑由化學作用將廢水中的污染物成分轉化為無害物質,使廢水得到凈化的一種方法。常用的化學方法有中和、沉淀、混凝、氧化還原等。對含油廢水主要用混凝法;炷ㄊ窍蚝蛷U水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絮凝劑,在水中水解后形成帶正電荷的膠團與帶負電荷的乳化油產生電中和,油粒聚集,粒徑變大,同時生成絮狀物吸附細小油滴,然后通過沉降或氣浮的方法實現油水分離。常見的絮凝劑有聚合氯化鋁(PAC)、三氯化鐵、硫酸鋁、硫酸亞鐵等無機絮凝劑和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PAM)等有機高分子絮凝劑,不同的絮凝劑的投加量和PH值適用范圍不同。此法適合于靠重力沉降不能分離的乳化狀態(tài)的油滴和其他細小懸浮物。
電化學法
電化學法包括電解法、電火花法、電磁吸附分離法和電泳法。電解法包括電凝聚和電氣浮,電凝聚是利用溶解性電極電解乳化油廢水,從溶解性陽極溶解出金屬離子(一般用Al作陽極),金屬離子發(fā)生水解作用生成氫氧化物吸附凝聚廢水中的乳化油和溶解油,然后沉淀除去油分。
電解凝聚與投加化學絮凝劑相比,具有一些獨特的優(yōu)點: 可去除的污染物種類廣泛,反應迅速,適用的pH范圍寬,所形成的沉渣密實,澄清效果好,占地面積小,操作方便。但是電解凝聚也存在陽極消耗量大、陽極鈍化、耗電量高等缺點。前蘇聯一煉油廠用三相交流電電凝聚法處理高濃度含油廢水,效果很好。電解氣浮法是利用不溶性電極電解含有乳化油和溶解油的廢水,利用電解分解作用和初生成的微小氣泡的上浮作用,使乳化油破壞,油珠附著于氣泡上浮形成浮渣而除去。電解產生的氣泡細小均勻因而捕獲雜質的能力比較強,去除固體雜質和油滴效果較好,缺點是電耗大、電極損耗大,單獨使用時不能達到排放要求。電火花法是用交流電來去除廢水中乳化油和溶解油的方法。裝置由兩根同心排列的圓筒組成,內圓筒同時兼作電極,另一電極是一根金屬棒,電極間填充微粒導電材料,廢水和壓縮空氣同時送入反應器下部的混合器,再經多孔篩板進入電極間的內圓筒。筒內的導電顆粒呈翻騰床狀態(tài),在電場作用下,顆粒間產生電火花,在電火花和廢水中均勻分布的氧作用下,油分被氧化和燃燒分解。凈化后的廢水由內部經多孔頂板進入外圓筒并由此外排。電磁吸附分離法是使磁性顆粒與油/水乳狀液廢水相摻混,在其吸附過程中,利用油珠的磁化效應,再通過磁性過濾裝置將油分去除。高梯度磁性分離器用于煉油廠含油廢水處理的分離效果很好。電泳法分離乳化油是利用廢水中油珠表面所帶的負電荷在電場的作用下定向移動從而實現油水分離。不管是外加電場還是具有不同電極電位的材料放在一起自然形成的電場都可以達到目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http://www.m.bestschotzproductions.com/gtech_pic/images/images/qrcode_for_gh_7f21ccef0be4_430.jpg)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