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解酸化-UASB-SBR處理淀粉廢水實例
某淀粉廠位于XX市郊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占地4.8萬m2, 擁有固定資產(chǎn)原值5600萬元,F(xiàn)有職工300余人,其中技術人員30人。企業(yè)產(chǎn)品為淀粉和粗伺料,淀粉年產(chǎn)量10萬噸。
水質(zhì)水量
混合廢水水質(zhì):CODcr4600~6300mg/L, BOD1800~2500mg/L, SS21500~2100mg/L, pH5.0~6.5, 水溫22~32℃;旌蠌U水水量:2400m3/d 。
水文氣象資料
多年平均氣溫14.6℃,最高氣溫39.6℃, 最低溫度-7℃,最冷月平均氣溫-0.2℃, 常年平均降雨量998mm,蒸發(fā)量1400mm, 凍土深度16cm, 常年主導風向東北, 建址現(xiàn)場為砂壤土,無自然河溝,常年地下水水位4~6m。
處理要求
按環(huán)保部門要求,處理后出水應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表2中二級標準,即:CODcr150mg/L, BOD560mg/L, SS90mg/L,pH6~9。
為了減輕后續(xù)處理構筑物的處理負荷,保護后續(xù)處理設施,應在處理設施的前端安裝格柵,以截留原污水中較大的懸浮物或漂浮物。廠區(qū)內(nèi)廢水的水質(zhì)水量變化較大,為了保證后續(xù)處理構筑物運行的穩(wěn)定性,同時增強污水的可生化性,應在格柵之后設置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有調(diào)節(jié)水質(zhì)、水量、沉淀及一定的水解酸化作用。原水的BOD5/COD=0.4>0.3,屬高濃度可生化有機廢水,故可采用生化處理方法。
由于原污水的BOD5較高,要求達到的處理效果也較高,擬采用厭氧—好氧的處理路線。厭氧法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較經(jīng)濟,即節(jié)能又可回收沼氣。廢水中難降解的COD經(jīng)厭氧處理后轉化為較易降解的COD,高分子有機物轉化為低分子有機物。但出水有機物濃度仍較高,達不到排放標準。好氧生物處理法工藝成熟、穩(wěn)定性好、出水水質(zhì)較好。因此,采用厭氧—好氧的處理路線較合理。
方案為:
原污水 → 格柵 →水解酸化池 → 厭氧處理 → 好氧處理 → 出水
厭氧處理方案的優(yōu)選
工業(yè)廢水常用的幾種厭氧處理單元有:厭氧接觸法,厭氧過濾器,厭氧生物轉盤,升流式厭氧污泥床。
它們優(yōu)缺點詳介如下:
(1) 厭氧接觸法
接觸法屬于傳統(tǒng)厭氧消化技術的發(fā)展。它采用完全混合攪拌,池外還要設消化液沉淀池。其處理效率比傳統(tǒng)厭氧消化技術有提高,但中溫消化時容積負荷只有1.0~3.0kgCOD/( m3?d), 其水力停留時間仍然較長。要求的消化池容積大。本工程處理對象為較好生化處理的廢水。為提高處理效率,節(jié)省工程投資和占地,不宜采用厭氧接觸法。
(2) 厭氧過濾器
厭氧過濾器采用附著型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在反應器內(nèi)充填一部分填料,使生物污泥附著在填料上生長,不易隨出水流失,且填料對于改善水流均勻性有益,并起到一定過濾截留作用。但反應器內(nèi)填料易發(fā)生堵塞現(xiàn)象,因此不適合處理有機物濃度過高的廢水,且要求進水SS濃度應較低,一般要求SS<200mg/L. 盡管厭氧過濾器抗沖擊負荷能力大,處理效率亦高,但不適合本工程進水水質(zhì)(SS濃度較高)。
(3)厭氧生物轉盤
厭氧生物轉盤可承受高有機負荷,中溫發(fā)酵條件下,COD去除可達90%,廢水在反應器內(nèi)按水平方向流動,勿需提升廢水,從這個意義來說是節(jié)能的。但是厭氧生物轉盤的盤片成本較高因而使整個裝置造價很高,不經(jīng)濟。
(4) 升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
升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采用了滯留型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在底部有污泥床,底部污泥顆粒化,進水與污泥的高效接觸,因而具有很高的去除率,依靠頂部的三相分離器進行氣、液、固三相的分離,能使污泥維持在污泥床內(nèi)而很少流失。因而生物污泥停留時間長,處理效率高,適合于處理較易生化降解,CODcr和SS 濃度均較高的廢水(一般要求進水SS不大于4000mg/(m3?d). 常溫條件下,對于較易生物降解的有機廢水,容積符合可達4~8 kgCOD/(m3?d),在中溫發(fā)酵條件下,一般可達10 kgCOD/(m3?d). 廢水在反應器內(nèi)的水力停留時間較短,所需池容積大大縮小,并且設備簡單,運行方便,勿需設沉淀池和污泥回流裝置,造價相對較低,而且不存在堵塞問題。
綜合以上比較,從造價、管理、處理效果等各方面考慮,并結合類似工程資料,本工程廢水的厭氧處理裝置采用UASB。
好氧處理方案的優(yōu)選
有機廢水經(jīng)厭氧處理,出水的BOD5/CODcr 會降低,出水可生化性較原污水差。采用一般好氧生物處理方法(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處理厭氧出水,其CODcr 去除率約只有60%,而處理同等濃度的原有機廢水,CODcr 去除率可達80%. 盡管采用生物膜法處理效果可能會稍好,但難以適應BOD5大于250mg/L的來水。近年來開發(fā)了一些處理此類廢水(進水濃度較高,可生化性較差,不易生化降解的有機廢水或厭氧處理出水)的新型工藝,有較好的處理效果。現(xiàn)就這幾種工藝進行比較:
(1) 兩段活性污泥法(AB法)
兩段活性污泥法(AB法)與單段系統(tǒng)相比,微生物群隔開的兩段系統(tǒng)均能取得更佳和更穩(wěn)定的處理效果,對于連續(xù)工作的吸附―沉淀段,由外界連續(xù)不斷地接種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和抗環(huán)境變化能力的短代原核微生物,大大提高了處理工藝的穩(wěn)定性。該系統(tǒng)運行穩(wěn)定、總反應時間短、設備體積小、節(jié)能、處理效果好,但需設B級曝氣池和B級沉淀池,占地面積過大,也給運行管理帶來不便。
(2) 氧化溝
氧化溝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種改型,其曝氣池呈封閉的溝渠型,污水和污泥的混合液在其中進行不斷的循環(huán)流動。該工藝不需設初沉池,對水溫、水質(zhì)、水量的變動有較強的適應性,若運行得當,氧化溝還具有反硝化脫氮作用。但氧化溝池體體積過大,占地面積過大。
(3) 續(xù)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SBR法采用間歇運行,運行周期每一階段有適應基質(zhì)特征的優(yōu)勢菌群存在;污泥不斷內(nèi)循環(huán),排泥量少,生物固體平均停留時間長;沉淀和排水時水流處于靜止狀態(tài),故處理效果優(yōu)于一般活性污泥法。由于進水、曝氣、沉淀、排水等工序在一個池內(nèi)進行,工藝簡單,運行費用低。SBR原則上不需要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設施,多數(shù)情況下可以省去初沉池,故而其工程投資和占地面積均小于一般活性污泥法。
另外,反應推動里力大,凈化效率高。并能有效抑制絲狀菌的繁殖。
綜合以上分析,從造價、管理、處理效果等各方面考慮,并結合類似工程資料,本工程好氧處理采用SBR法工藝。
污泥處理方案的優(yōu)選
結合當?shù)貤l件、環(huán)保要求、投資情況、運行費用及維護管理等多種因素,選污泥處理方案為:
污泥 → 集泥井 → 污泥提升泵 → 濃縮池 → 脫水機房 → 泥餅外運
工藝流程圖
經(jīng)以上論證,工藝流程圖如下:
![]() |
對該處理工藝流程作以下說明:
(1)廢水通過格柵截留大顆粒有機物和漂浮物,由于截污量較小,采用人工清渣方式。雨季或生產(chǎn)不正常時排出雨水或事故廢水,通過分流格柵槽中溢流口閘板控制。
(2)從格柵到調(diào)節(jié)池設置集水井,選取潛污泵從集水井中抽水到水解酸化池。
(3)水解酸化沉淀池在調(diào)節(jié)水量同時,去除一部分格柵無法截留的懸浮顆粒有機物,如玉米碎粒、玉米皮、泥砂等,并將復雜難降解CODcr轉化為易降解的CODcr,高分子有機物轉化為低分子有機物。該池采用半地下式結構,便于沉淀物的排除。
(4)用泵將水解酸化沉淀池的廢水提到UASB反應器。
(5) UASB為主要的生化處理裝置,混凝土結構,地上式,考慮保溫。沼氣部分,設計水封罐、氣水分離器。
(6)預曝氣沉淀池,要改變厭氧出水的溶解氧含量,沉淀去除UASB出水帶來的懸浮污泥。該池為地上式,鋼筋混凝土結構。
(7)SBR池為半地下式,鋼筋混凝土結構,運行中采用自動控制。處理出水排入市政污水管。
(8)淀粉廢水各級處理效果如下:
水解酸化池
進水水質(zhì)分別為CODcr6300mg/L, BOD5 2500mg/L, SS2100 mg/L
出水水質(zhì)分別為CODcr4725mg/L, BOD52000 mg/L, SS1260 mg/L
去除率分別為 CODcr25%, BOD520%, SS40%,
UASB
出水水質(zhì)分別為CODcr945mg/L, BOD400 mg/L, SS378mg/L
去除率分別為 CODcr80%, BOD580%, SS70%
預曝氣沉淀池
出水水質(zhì)分別為CODcr756mg/L, BOD340 mg/L, SS226.8 mg/L
去除率為 CODcr20%, BOD515%, SS40%
SBR
水質(zhì)為CODcr113.4mg/L, BOD34 mg/L, SS68mg/L
去除率分別為CODcr85% , BOD590%, SS70%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wǎng)”](http://www.m.bestschotzproductions.com/gtech_pic/images/images/qrcode_for_gh_7f21ccef0be4_430.jpg)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