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R與生物倍增技術處理丙烯腈污水的對比分析
丙烯腈系列產(chǎn)品生產(chǎn)污水主要污染物為: 氰化物、辛醇、甲醛、苯酚、有機酸、硫化物及石油類等,這些有機污染物可生化性差,給污水處理帶來較大的難度。由于廢水中含有氰根離子,濃度較高時對微生物毒性較大,抑制生物活性; 廢水中部分有機氮在好氧處理過程中會轉變成氨氮,使廢水中的氨氮濃度增大,導致使用傳統(tǒng)方法處理后系統(tǒng)出水的化學需氧量( COD) 及氨氮指標較高[1]。
吉林石化公司丙烯腈廠在1997 年建設第1套丙烯腈裝置時配套建設了一套處理丙烯腈系列產(chǎn)品生產(chǎn)污水的預處理裝置,采用上海天馬環(huán)保公司提供的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SBR) 工藝,設計處理水量74 m3 /h。2003 年隨著第2 套丙烯腈裝置及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 裝置的建設,丙烯腈廠新建了一座1 500 m3 均質池和一個SBR 生物池,使污水處理能力增加到109 m3 /h。隨著公司發(fā)展的需要,污水處理廠要求各廠來水指標中COD 由原來的900 mg /L 調整到500 mg /L,而SBR 工藝處理出水不能達到此指標要求。2003年4 月,隨著丙烯腈廠MMA 裝置配套的硫銨裝置投入運行后,由于該裝置工藝廢水氨氮濃度較高,送入污水預處理站后氨氮不能有效去除,造成出水氨氮濃度不能達到污水處理廠指標要求。另外,隨
著丙烯腈及系列產(chǎn)品市場需求量的增大及企業(yè)發(fā)展的需求,丙烯腈生產(chǎn)線由原來的21. 2 萬t /a 擴建至42 萬t /a,原SBR 池處理能力遠遠滿足不了生產(chǎn)需要。丙烯腈廠于2006 年9 月引進生物倍增工藝技術對原污水預處理裝置進行了改造,使污水處理能力達到了200 m3 /h。
1 SBR 與生物倍增技術工藝流程對比
1.1 SBR 生物處理工藝
SBR 生物處理工藝是污水經(jīng)提升后進入生物處理池中,進水一般約1 h,進水的同時開始曝氣,進水、曝氣耗時共5.5 ~ 7.0 h,曝氣結束后沉淀1h,接下來是潷水,潷水耗時1.5 ~ 2.0 h,清水潷出后直接進行排放。基本是8 ~ 10 h 一個生產(chǎn)周期,間歇性處理污水。SBR 生物處理工藝流程圖
見圖1。
1. 2 生物倍增處理工藝
生物倍增工藝是近年來在歐洲一些國家應用較多的污水處理新技術,各裝置產(chǎn)生的污水經(jīng)提升后進入生物處理池中,在同一個生物處理池中完成生物處理的多個階段,如好氧階段、厭氧階段以及沉淀階段等。生物倍增工藝不設置專門的二沉池,而是在生物處理池中設置快速澄清裝置,采用斜管沉淀,沉淀污泥直接回流到生物處理池中,進而控制了處理池中的污泥量。在斜管沉淀裝置的頂部安裝清水收集管,將清水輸送到排水口。此工藝處理污水可實現(xiàn)連續(xù)不間斷運行[2]。
更多詳細內容請查看附件: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wǎng)”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201203131657531543.zip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wǎng)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