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顆粒污泥活性再生的生物造粒流化床污水處理系統(tǒng)
摘要:以西安思源學院的生活污水為處理對象,探討了基于顆粒污泥活性再生的生物造粒流化床污水處理系統(tǒng)相對于傳統(tǒng)污水處理工藝在去除效果和經濟上的優(yōu)勢。該工藝增加了曝氣外筒,這一構造上的改變使得混凝吸附的顆粒污泥在外筒得以再生,同時對有機物與氨氮等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內筒的混凝造粒TP的去除率高達9O% 以上,內外筒的好氧與缺氧交替的環(huán)境對TN的去除率也較高。該工藝具有很好的抗沖擊負荷能力,占地少,運行費用合理,特別適合用于分散式污水處理。
關鍵詞:生物造粒流化床顆粒污泥活性再生 固液分離 生物降解
眾所周知,以傳統(tǒng)活性污泥法進行污水處理流程較長,其主要的構筑物包括預處理的初沉池,容積大的生物池,以及進行固液分離的二沉池,污泥脫水問,如果考慮脫氮除磷,生物池又分為好氧池、缺氧池和厭氧池,占地面積大,設施費用高。造粒流化床(fluidized pellet bed)是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一項新工藝,它以其高效的固液分離特性在諸多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見文獻[1]-[5]。在此基礎上,王曉昌教授進一步將其引入污水處理領域,開發(fā)了生物造粒流化床技術(fluidized pellet bed bioreactor)(見文獻[6]~[9]),引起了國內外水處理界的關注。
由于其能在一個反應器內完成混凝造粒、生物降解、固液分離,而且全過程只需幾十分鐘,這樣就比傳統(tǒng)污水處理工藝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但近幾年發(fā)展的生物造粒流化床過于強調固液分離的性能,而對顆粒污泥的活性再生考慮不足,由此近些年發(fā)展的生物流化床雖然有很好的固液分離性能,但對NH4一N、TN等的去除率不高且顆粒污泥的持久性不好,筆者所在的課題組就解決這些問題推出了新一代生物造粒流化床——基于顆粒污泥活性再生的生物造粒流化床污水處理系統(tǒng)。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201301171648391416.zip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