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氣PM2.5與惰性SiO2的生物毒性比較
更新時間:2015-11-23 13:34
來源:環(huán)境科學
作者:
閱讀:2670
摘要
以惰性SiO2顆粒作為模式顆粒,與野外采集PM2.5分別作用于模式生物粟酒裂殖酵母菌(Schizosaccharomycespombe),旨在通過對比實驗確定PM2.5致毒的主要因素.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細胞增值率,環(huán)境掃描電鏡觀察顆粒物在細胞表面的附著狀態(tài),DHE熒光染色劑顯色法測定細胞ROS生成情況,單細胞凝膠電泳實驗檢測細胞DNA損傷.結果表明,SiO2顆粒在超細粒徑尺度(<60nm)下能抑制S.pombe細胞增殖,主要是通過附著在細胞表面來改變細胞外壁的通透性,并不能通過誘導細胞生成ROS而造成對細胞的氧化損傷;而平均粒徑較大的PM2.5主要是通過誘導細胞生成ROS對細胞造成氧化損傷,同時可損傷DNA.結論認為PM2.5毒性大小與顆粒物粒徑等物理性質并無直接關系.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201511231334441208.zip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