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垃圾桶 深圳市民多不會用
今年7月底,作為國內最早提出垃圾分類處理的城市,深圳推出了“十二五”城市生活垃圾減量分類工作實施方案。深圳在推行垃圾分類工作中還存在哪些短板?近日,在市政協(xié)主辦的《政協(xié)論壇》上,參加討論的市政協(xié)委員和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均認為,細節(jié)決定成敗,政府相關部門在垃圾分類工作上還有許多課要補上,市民亦然。
采用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方法
市政協(xié)委員李毅是一名環(huán)保人士,他在討論中提到兩個細節(jié):有一次,家人把廢棄的電池攢了一袋子,到小區(qū)去找回收箱。小區(qū)管理處說早就沒人回收了,建議他拿到附近的沃爾瑪去。李毅帶上電池來到商場,工作人員告訴他說,他們的電池回收后還是倒到垃圾箱去了,因為他們也沒地方放。
另外一件事是:他太太有一天拿著吃完的酸奶盒子問他,這屬干垃圾還是濕垃圾,能回收還是不能回收,李毅被問懵了,答不出來。自己作為關注這件事的人一樣存在知識的盲點,看來政府相關部門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加大垃圾如何分類的宣傳力度。
參與討論的市環(huán)衛(wèi)處副處長羅向東,其另外一個身份是深圳市生活垃圾減量分類籌備辦公室主任。羅向東認為,我們現(xiàn)在用“可回收”“不可回收”來給垃圾分類實際上是流于形式。雖然采用這種分類也是借鑒了國外的經驗,但是實際操作中發(fā)現(xiàn),我們的垃圾成分與國外的不一樣,因為中外飲食習慣不同,我們的垃圾中有一半是剩飯剩菜湯湯水水的多。因此,我市新推出的城市生活垃圾減量分類工作實施方案將不再采用這種分類方式,而是采用了因地制宜的分類方法,如,居民小區(qū)垃圾一般可分為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四類,公交場站(候車亭)、公園等公共場所的垃圾一般可分為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兩類。
專業(yè)人士對垃圾分類也有困惑
作為“專業(yè)”從事這項工作的羅向東本人,對垃圾分類也有不少困惑。
羅向東希望有關職能部門能把這個目錄公布出來,讓老百姓心中有數(shù)。拿奶瓶來說,羅向東認為應該可以回收,他為此專門去找廢品收購商了解過情況,他們說收奶瓶沒錢賺,所以他們不愿收。羅向東算了一筆賬,奶瓶進入垃圾回收處理系統(tǒng),收集、運輸、焚燒,假設花費是6分錢,如果把其中兩分錢補貼給廢品收購商,政府還可節(jié)約4分錢。因此,垃圾減量分類有大量的細小工作需要去研究、改進。
羅向東認為,深圳是最早提出垃圾減量與分類的城市,也出過方案、搞過試點,由于各種原因沒有堅持下去,也沒有推廣開來,現(xiàn)在再來搞就必須把國內外的一些經驗做法琢磨透,找到適合深圳推動的路徑。
可考慮推出“鴛鴦”垃圾桶
羅向東說,目前推進垃圾減量分類工作難點有二:一是政府前期投入和基礎配套。今年開始全市有500個試點,政府補貼將會承擔一筆很大的費用,那么是不是可以考慮由物業(yè)公司主導、業(yè)主參與?是不是可以讓社會組織參與進來?如果每個樓層增設一個垃圾桶再配上垃圾袋,1000戶的小區(qū)一年就10多萬元,我們能不能取消這個垃圾桶,請市民把它提到樓下來,這就可以節(jié)約10多萬,然后把這個錢用來獎勵做得好的市民。這些都需要嘗試和探索。難點之二是怎么樣讓市民長期有耐心和熱情做好垃圾分類。
羅向東說,生活垃圾減量分類籌備辦公室正準備做的一件事就是推進“從身邊開始,做垃圾減量”行動。行動內容包括:號召大家買大包裝物品、耐用物品,不用一次性物品;開會不上礦泉水、用一次性杯子搞好消毒;鼓勵一張紙兩面用,少用一次性簽字筆。
羅向東表示,在推進家庭垃圾分類時盡量不增加市民的麻煩。比如,他們在考慮一個問題,廚房最好放兩個垃圾桶,一個裝干垃圾,一個裝濕垃圾。如果廚房擺不下或影響美觀,怎么辦?有的區(qū)考慮推出“鴛鴦”垃圾桶,但可能口子太小使用不方便。羅向東說,目前還沒有想到好辦法。“我們非常希望市民參與我們的行動,幫忙出謀劃策,這樣肯定比我們幾個腦袋想的辦法多。”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http://www.m.bestschotzproductions.com/gtech_pic/images/images/qrcode_for_gh_7f21ccef0be4_430.jpg)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