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裝飲用礦泉水脫鹽生產工藝比較
礦泉水是從地下深處自然涌出的或經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礦水;含有一定量的礦物鹽、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氣體;在通常情況下,其化學成分、流量、水溫等動態(tài)在天然波動范圍內相對穩(wěn)定。因此,經過過濾、滅菌等工藝處理并裝在密封的飲用水桶內可直接飲用的礦泉水就是桶裝飲用礦泉水。
現(xiàn)在,桶裝飲用礦泉水的生產過程一般有粗濾、精濾、殺菌、灌裝等步驟,有的企業(yè)為了改善口感對水進行脫鹽處理。脫鹽工藝一般采用電滲析和逆滲透兩種方式。這是原理不同的兩種工藝,各有利弊。
電滲析是一種傳統(tǒng)的脫鹽設備,它利用陰陽離子交換膜的選擇透過性原理進行工作,其主要組成部分是離子交換膜,分為陽膜和陰膜。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水中的離子做定向遷移,陽離子向負極移動,陰離子向正極移動,當離子到達膜表面時,由于離子交換膜的選擇透過性,使淡水側中的離子遷移到濃水側中并將濃水排去,達到淡化脫鹽的目的。離子遷移的能量依靠整流器供給的直流電壓,裝置脫鹽率一般設計在80%-90%,但對水中的不帶電物質如膠體、SiO2、有機物、細菌等無法去除,而且產生一部分被濃縮的水。
逆滲透是最近發(fā)展的水處理方法。把相同體積的稀溶液(如淡水)和濃溶液(如海水或鹽水)分別置于一容器的兩側,中間用半透膜阻隔,稀溶液中的溶劑將自然的穿過半透膜向濃溶液側流動,濃溶液側的液面會比稀溶液的液面高出一定高度,形成一個壓力差,達到滲透平衡狀態(tài),此種壓力差即為滲透壓。滲透壓的大小決定于溶液的種類、濃度和溫度,與半透膜的性質無關。若在濃溶液側施加一個大于滲透壓的壓力時,濃溶液中的溶劑會向稀溶液流動,此種溶劑的流動方向與原來滲透的方向相反,這一過程稱為逆滲透。逆滲透是一種在壓力驅動下,借助半滲透的選擇截留作用,將溶液中的溶質與溶劑分開的分離方法。它是現(xiàn)有科技中最為有效的水處理方式之一,它幾乎可去除所有雜質,能有效去除水中鹽類(如鈣、鎂等硬度雜質)、重金屬,化學殘留物質去除率達95%—99%以上。除了水分子及少量能溶于水中之微量對人體有益的離子能滲透,其余物質大部分被攔截去除。
綜合分析,在去除水中鹽類、重金屬離子方面,二者都能達到目的,但是使用逆滲透能大大減少礦泉水中SiO2、鋅等特征指標的含量,使其難以達到礦泉水的要求,而電滲析也能減少礦泉水中鋅等金屬離子的含量,但不能降低SiO2的含量。因此,對于偏硅酸型的礦泉水,使用電滲析比較適宜,而離子型的礦泉水,則不宜使用脫鹽工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