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學子發(fā)現(xiàn)可解水污染植物
佛手蔓綠絨(俗稱小天使)和葉喜林芋(俗稱春羽),是花鳥市場上常見的兩種景觀植物,價格很便宜,一般一株10元左右,許多人把它們買回來,或養(yǎng)在家里,或放在辦公桌前,點綴一下自己的生活。殊不知,這兩種景觀植物還有更大的“本領”:將它們栽培在重度富營養(yǎng)化的水體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水中的氮和氧。
有了它們,解決湖泊、河流的污染問題找到了一個新途徑。發(fā)現(xiàn)這一秘密的是復旦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系的3個本科生:胡歡、阮曉峰和陸時藝。他們的這項成果近日獲得國家發(fā)明專利。
水葫蘆的警示
水體重度富營養(yǎng)化是我國河流、湖泊主要的污染問題。治理這個污染,先用化學方法,后來又采取生物方法,但結果都不甚理想,往往是治理了一種污染,又產生了新的污染。最典型的例子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國不少地方引進了水生植物治污,沒想到,此后幾年,水葫蘆泛濫成災。近年來,環(huán)境工作者開始嘗試采用新的生物方法治理水污染,就是要尋找一種最合適的植物來對付重度富營養(yǎng)化水體。
2年反復實驗
阮曉峰說,這有點像為病人尋找特效藥,既要藥到病除,又沒有副作用。3個大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找來了20多種相關的植物,用了2年的時間,反復實驗,最后他們發(fā)現(xiàn):“小天使”和“春羽”在水中吸收分解的污染物最多。“這兩種植物與水葫蘆不同,屬陸生植物,將它們栽培在水中時,只能將根放在水里,莖部則必須露出水面才能成活。這樣一來,它們就擺脫不了人的控制,不會產生像水葫蘆那樣的生物災害。”
發(fā)明水培浮床
為了方便培育這兩種植物,3個大學生又專門設計發(fā)明了一種“水培浮床”:浮床上有架子,確保植物根在水中莖在水外;可透光,不影響所在水體的自然采光,植物根系能充分舒展生長,有利于植物生長和污染物質的吸收。
傳統(tǒng)的治污只是投入,而采用了“小天使”和“春羽”,還能產生直接效益呢。阮曉峰介紹,由于兩種植物本身就是人們認可的景觀植物,可以把它們繁殖的分支投放市場,作為家居盆栽、水培植物或戶外景觀植物等。
將來以此創(chuàng)業(yè)
阮曉峰將此次獲得國家發(fā)明專利歸功于復旦大學,“學校支持每個學生的創(chuàng)新,不管你是博士生、碩士生,還是本科生,依靠項目都能申請到科研經費,還提供實驗室。”他還透露,目前,復旦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系與黃興公園合作,正將這個發(fā)明成果在公園的景觀水面上做測試。2008年,阮曉峰和他的同學已經考取了復旦的碩士研究生,“我們將繼續(xù)對此做深入研究,完善技術指標,將來可能以此開始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http://www.m.bestschotzproductions.com/gtech_pic/images/images/qrcode_for_gh_7f21ccef0be4_430.jpg)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