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之奇妙——考察日本垃圾處理見聞錄
垃圾處理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每個人都積極行動。前不久,筆者在考察日本垃圾處理時,滿眼都是“想不到”,深感垃圾之奇妙,F(xiàn)將所見所聞講述給大家,以探尋日本垃圾治理的成功秘訣。
扔不掉的垃圾袋
在日本東京考察,發(fā)現(xiàn)一個奇怪現(xiàn)象,居民區(qū)里看不到垃圾桶。那么,他們的垃圾扔在哪兒呢?
原來,日本居民扔垃圾必須用制式垃圾袋,每個小區(qū)都有固定的垃圾投放點,對垃圾投放有著嚴格的時間規(guī)定,即居民必須按規(guī)定時間、規(guī)定地點投放某種類別的垃圾,垃圾清運車會及時運送出去。比如,餐廚垃圾每天最早投放,其他的周一投放紙類垃圾,周二投放塑料類垃圾,周三投放玻璃類垃圾等。政府為居民免費發(fā)放《家庭垃圾指南》等小冊子,垃圾轉運站等機構每年給所轄衛(wèi)生區(qū)的住戶發(fā)一本“垃圾掛歷”,對每天收運垃圾的種類和時間等,都用圖文標注清楚,居民投放時明明白白。
對日本人來說,這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但初來乍到的中國人卻覺得不可思議,甚至嫌其有點“麻煩”、“啰唆”,很難一下子適應過來。
考察團的導游孟宇是個北京小伙兒,8年前剛來日本勤工儉學時,就遇到了這種麻煩事。到當?shù)剞k臨時居住證的時候,他就領到一套垃圾分類投放材料,垃圾分成哪些種類,怎么投放,都得回去仔細看。剛開始,他不以為然,還像在國內一樣把垃圾混裝在袋子里,出門看到垃圾收集點,順手一扔了事。不料,待他外出歸來,扔出的垃圾袋又回到他住所門口,上面注明“違反了垃圾管理規(guī)定,請配合工作”等字樣。當時他挺納悶,日本人怎么知道垃圾是他扔的呢?事后得知,是垃圾管理人員通過垃圾袋里的蛛絲馬跡,鎖定亂扔垃圾的人。不過當時他對日語不太懂,也沒太當回事,就又將垃圾袋原樣扔了出去,結果又原路返回。如此三番五次,他扔的垃圾一次次被送了回來,方感到問題嚴重。明白緣由后,他再扔垃圾時只好入鄉(xiāng)隨俗了。
孟宇告訴我們,日本人對垃圾分類投放極為細致,如,飲料瓶投放前要刷洗干凈,還要將瓶體、瓶蓋和瓶上粘貼的塑料薄膜商標分開投放;牛奶盒子投放前則要剪開沖洗干凈、壓扁,攢成一摞。
孟宇還說,即使在荒郊野外,日本人也少有亂扔垃圾現(xiàn)象,他們常常將在外出途中產(chǎn)生的垃圾帶回家里處理。
進垃圾廠換拖鞋
談到垃圾焚燒,人們大都會聯(lián)想到“臟”、“臭”和“有毒有害”等字眼。然而當走進日本垃圾焚燒廠時,這種印象就會改變。
橫濱金澤垃圾焚燒廠是整個考察過程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家垃圾焚燒廠,日處理能力1200噸。這個垃圾焚燒廠不僅外觀整潔漂亮,廠區(qū)內綠樹成蔭,沒有一絲臭味,就連操作間里也一塵不染。令人詫異的是,進入?yún)⒂^時規(guī)定必須換上干凈拖鞋,以免破壞里面的環(huán)境衛(wèi)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