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變能源”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由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研究人員發(fā)明的一項可將固體廢物轉化成可再生能源的技術日前首次亮相,這是美國第一套已商業(yè)化了的高固體厭氧消化系統(tǒng)。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生物和農業(yè)工程學的張瑞宏教授在過去十年間一直致力于開發(fā)厭氧消化技術,2006年,她將這一技術從實驗室升級到了示范階段。潔凈世界伙伴公司(Clean World Partners)是一家位于薩克拉門托鎮(zhèn)的新興企業(yè),它從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購買了這項技術的使用權。該公司今天在加州薩克拉門托鎮(zhèn)的一家包裝公司啟用了這一生物消化系統(tǒng),這標志著張瑞宏的研究首次打入市場。
“我很欣賞張教授的這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校監(jiān) Linda P.B. Katehi說,“像張教授這樣的科學家正在幫助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解決我們這個時代最迫切的全球性問題。她的工作帶領我們向我們大家都渴望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未來邁進了一大步。”
厭氧消化系統(tǒng)被放置在美國河流包裝公司(American River Packaging)內。它將每天把7.5噸來自該地區(qū)食品處理廠的食品垃圾——包括來自“坎貝爾的湯”公司( Campbell’s Soup Company)的那些垃圾——以及半噸來自美國河流包裝公司的不可回收的瓦楞材料轉化為天然氣。這個系統(tǒng)每天將產生大約1,300千瓦小時的可再生能源,這可以滿足美國河流包裝公司37%的電力需求,同時每年可以阻止大約2,900 噸垃圾進入填埋場。這個項目已經創(chuàng)造了22個工作崗位。
“這類項目和技術實際上是在改變社會將垃圾看作資源的方式,這最終帶來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更清潔的環(huán)境和新的工作崗位。”張教授說。
厭氧消化依賴細菌在缺氧的環(huán)境下分解可生物降解的垃圾材料。張瑞宏的系統(tǒng)將這類垃圾轉化成如可再生能源、堆肥、水和自然肥料一類的有價值的副產品。盡管厭氧消化本身不是一項新技術,但操作上和材料處理上的缺陷一直阻礙它被商業(yè)化。
張瑞宏的高效消化技術和其它大多數同類技術不同。后者主要處理液體垃圾,比如牛奶場的糞便以及市政廢水。而張瑞宏的技術可以同時轉化液體和固體垃圾,包括食品垃圾、院落垃圾、植物殘留、紙和紙板。
張教授還努力克服了兩個阻礙厭氧消化系統(tǒng)廣泛應用的關鍵問題:時間和成本。這一新技術讓此類垃圾轉化系統(tǒng)變得可復制,且許多組件均可預制,減少了建造系統(tǒng)的時間。例如,潔凈世界伙伴公司放置于美國河流包裝公司內的這臺設備從空空如也到產生能源只花了90天不到,成本在200萬至300萬美金之間。
張教授的系統(tǒng)將垃圾轉換為能源的時間是其它消化設備的一半,卻能生產出更多的、隨后可被轉化為清潔能源的氣體。這些能效上的改善可降低成本,并且最大化能源產量和遠離填埋場的垃圾量。
潔凈世界伙伴公司成立于2009年,致力于將張教授的厭氧消化技術商業(yè)化并推廣到更廣闊的市場。這家公司計劃于六月利用張教授的技術在薩克拉門托鎮(zhèn)的南區(qū)轉化站開設第二家垃圾轉化工廠。
“瑞宏做為主要的顧問,她的貢獻對我們的成功仍然十分關鍵。”潔凈世界伙伴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校友Michele Wong說,“能夠與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以及瑞宏一起工作來將這些技術商業(yè)化是我們的驕傲。”
這套厭氧消化設備最先是做為一個示范工廠項目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內開發(fā)并測試。戴維斯分校目前正同潔凈世界伙伴公司一起致力于在校園內建造一個完整的生物消化系統(tǒng)。盡管這個項目還在規(guī)劃階段,但是這個生物消化系統(tǒng)預計將幫助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西村——全美最大的規(guī)劃中的“零凈能源”社區(qū)——實現(xiàn)它的目標,即在一年的教學時間中產生和它消耗的等量的能源。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http://www.m.bestschotzproductions.com/gtech_pic/images/images/qrcode_for_gh_7f21ccef0be4_430.jpg)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